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

玉樓春 歐陽修 宋詞

樽前擬把歸期說,未語春容先慘咽。
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關風與月。

離歌且莫翻新闋,一曲能教腸寸結。

直須看盡洛陽花,始共春風容易別。

譯:
在餞別的酒筵上,就準備把歸期說出來的,但還沒開口,
她就愁容慘淡,泣不成聲了。迷戀情愛本是與生俱來的,
心靈的不滿足不能抱怨春風秋月。
不要再唱新的離別的歌了,一支曲子已是使人無限悲痛。
一定要看盡了洛陽的花,才捨得與春天分別。

這首《玉樓春》是離別詞,寫得既深婉又層深,既含蓄又
充滿激情,堪稱言盡而意永的佳作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浣溪紗  晏殊 宋詞
一曲新詞酒一杯,去年天氣舊亭臺,夕陽西下幾時回?
無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識燕歸來,小園香徑獨徘徊。


翻譯
喝下一杯酒以後,我填了一曲新詞,今天的天氣跟去年的一樣,
亭台也還是從前的亭台,只是西下的夕陽幾時才能再回來呢?
眼前花兒凋落,卻無法留住,真是無可奈何啊!那似曾相識的

燕子
又飛回來了,而我呢?只有在花間小路上獨自徘徊沉思。

淺釋:
15歲以神童召試,賜進士出身。難得的是,晏殊雖是個天才兒童,
卻不驕矜自傲,而是個誠實有為有守的人。
清歌美酒、對酒當歌,何等快樂!然而卻觸發了對去年經歷的類似
境界的回憶:
一樣的美酒清歌。這不免使人生出對美好景物的愛憐
,對逝去光陰的流連,希望美景的重現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鵲橋仙  秦觀 宋詞

纖雲巧弄,飛星傳恨,銀漢迢迢暗度。
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。
柔情似水,佳期如夢,忍顧鵲橋歸路。
兩情若是久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。

譯:
天上片片彩雲翻奇弄巧,忙著做出各種美麗的花樣;閃爍的星兒,
則急著劃過長空傳遞一個幽怨的訊息。原來,今夜不同;今夜織女
將要悄悄的走過漫長的銀河,與闊別一載的牛郎相逢。他們被迫分
離,他們心中帶著怨恨。
但是,在秋風白露這樣浪漫的季節裡,作一次刻骨銘心的相逢,實
在勝過許許多多世間男女的平凡愛情啊!他們含情脈脈,依戀不捨。
可憐甜美的相聚卻像春夢一樣短促,又到離別時候。但,此時此刻
有誰忍心回頭去看回程的鵲橋路呢?
啊,兩人若真是相親相愛,至死不變,又何必在乎是否能夠日夜生
活在一起!
天帝的孫女織女因愛上牛郎而誤了織彩雲,受到天帝的處罰,用銀河
把他們隔開,只許每年(農曆)七月初七晚上,借助萬千喜鵲搭成的鵲
橋渡過銀河相會一次。

言外之意:
真情不在長相守,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、生活的磨難;假情守著也不久長。
情真情假,也只有在磨難中才能明辨。這首詞能成為千古抒情絕唱,就因
它站在這一真理的立場,獨標高格的歌頌了真情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虞美人 聽雨) 蔣捷 宋詞
少年聽雨歌樓上。紅燭昏羅帳。 壯年聽雨客舟中。江闊雲低,斷雁叫西風。 而今聽雨僧廬下,鬢已星星也。 悲歡離合總無情。一任階前,點滴到天明。
譯: 少年的時候聽雨聲是在高樓上,面對的是紅色的蠟燭和昏暗不明的帷帳。 壯年的時候聽雨聲是在作客的船上,面對的是廣闊的江面和低垂的雲,
在西風中又傳來失群的雁叫聲。
如今聽雨聲是在和尚的廬舍中,這時雙鬢已斑白了; 才感到人世的悲歡離合都是殘忍無情的,誰也無可奈何,只能完全聽任
著階前的雨點滴到天明吧!
全詩貫串了作者少年、壯年和老年三個不同時期的環境、生活和心情,詞
簡意深,讀來餘味無窮。
言外之意:
人在天地間,情字把人拴。無情不能活,多情惹憂煩。點點如雨滴,到老
滴不完。有誰能滴完,出塵作神仙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離思  元稹 唐 情詩
曾經滄海難為水,除卻巫山不是雲。
取次花叢懶迴顧,半緣修道半緣君。
譯:
曾經見過狀闊無際
氣勢攝人的大海了
就不會因一巧小的溪流所感動

曾經見過巫山繚繞
直可迷惑人心似的彩雲了
那麼一般天上的雲彩
又怎麼會讓我動心
好幾次身邊出現了相當美麗的女孩子了

但就像經過了斑斕無比的花叢
雖然是這樣豔麗 但是卻無動於衷
懶得回顧
這些情事為甚麼會這樣呢我想
那是一半因為
現在的我 已經潛心修道
而最後一半

是因為妳的緣故啊


淺釋:
其實就是在講,有了一段真摯的戀情,其他什麼感情都不放在心上了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 虞美人 (後主)煜 宋詞
春花秋月了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? 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 雕闌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。 問君能有幾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
譯:
春季嬌美的花朵,秋日皎潔的明月,
這樣的良辰美景,曾幾何時,已然逝去, 而往事歷歷,又知道有多少呢? 昨夜,小樓上又吹起了陣陣東風, 在這明月高掛的夜晚,不忍再去追憶故國南唐的昔年往事。 以前我那宮裡的雕紋闌干與玉石庭階,應該尚存, 而今我的容顏,卻己不復往日。 試問能有多少愁緒? 正像那奔流向東的春水,難以御抑,連綿不絕。
這是李後主最悲憤的一首詞。但並不是他的絕筆。 此詞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後的第三年。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,
據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